九诵 孔子
曲阜兮遗墟,先师兮阙里。
神彷佛兮如在,涕潺湲兮不已。
穷天地兮一人,揭日月而照临。
生无万乘之位兮三千之徒心服而四来。
嗟愚陋之不明兮乃商赐之为疑,羌纷纷其妄作兮悖道违义而弗自知。
顾六艺之折衷兮取舍纵横而协于道,后世苟轻肆于胸臆兮必遽贻于诟病。
三纲立而五教明兮实治世之宏矩,履厚地而戴高天兮胡一日之可舍,宜万龄之庙貌兮春秋不乏其时祀。
合仁义以为冠兮结忠信而为佩,集道德以为裳兮服文章而为带。
列笾豆为左右兮蘋藻牲牢而洁肥,酌玉醴以为酒兮错琼瑶而为粢。
升堂而北面兮望冕旒之巍巍,惟神明之降鉴兮洞精神其来歆。
神彷佛兮如在,涕潺湲兮不已。
穷天地兮一人,揭日月而照临。
生无万乘之位兮三千之徒心服而四来。
嗟愚陋之不明兮乃商赐之为疑,羌纷纷其妄作兮悖道违义而弗自知。
顾六艺之折衷兮取舍纵横而协于道,后世苟轻肆于胸臆兮必遽贻于诟病。
三纲立而五教明兮实治世之宏矩,履厚地而戴高天兮胡一日之可舍,宜万龄之庙貌兮春秋不乏其时祀。
合仁义以为冠兮结忠信而为佩,集道德以为裳兮服文章而为带。
列笾豆为左右兮蘋藻牲牢而洁肥,酌玉醴以为酒兮错琼瑶而为粢。
升堂而北面兮望冕旒之巍巍,惟神明之降鉴兮洞精神其来歆。
现代解析
这首《九诵·孔子》是一首充满敬意的赞歌,用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歌颂了孔子的伟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用地理和形象开篇
诗人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写起,说这里虽然已成遗迹,但孔子的精神仿佛从未离开。他用"涕潺湲"(泪水不断)表达对先师的深切怀念,就像我们来到尊敬的长者故居时会自然涌起的感动。
2. 突出孔子的独特地位
说孔子是"穷天地一人",像日月般照耀人间。特别提到他虽然没当过帝王("无万乘之位"),却能让三千弟子真心追随,这说明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思想的力量。
3. 对比普通人的困惑
诗人谦虚地说自己愚钝,像孔子的学生子贡那样对老师的学问有过疑惑。这里用"羌纷纷其妄作"批评那些不懂装懂、违背正道的人,反衬出孔子的思想就像指南针,能帮人在混乱中找到方向。
4. 把思想比作华服
最精彩的是将孔子的学说比作一套高贵礼服:仁义是帽子,忠信是玉佩,道德是长袍,文章是腰带。这个比喻把抽象的思想变得具体可感,就像我们说"知识是最好的装饰"一样生动。
5. 描绘祭祀场景
最后用祭祀场景表达敬意:摆上洁净的祭品,斟满美酒,仰望孔子威严的塑像。这不是迷信,而是表达对精神导师的虔诚,就像今天我们向伟人敬献花篮的仪式感。
全诗核心是说:孔子的思想就像永不落山的太阳,他制定的伦理规范(三纲五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诗人用我们能理解的日常事物——衣服、食物、祭祀等作比喻,让两千年前的智慧显得亲切可感。这提醒我们:真正的伟大思想能超越时代,像温暖的阳光持续滋养后人。
鲜于侁
(1019—1087)宋阆州人,字子骏。仁宗景祐五年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升副使兼提举常平。时行新法,拒不散青苗钱,且捕械贪吏,不私姻戚。苏轼称其“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徙京东西路转运使,所荐刘挚、李常等,多旧党知名者。元丰中知扬州,坐事罢。哲宗立,起为京东路转运使。后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卒。精于经术,尤长于《楚辞》。有《诗传》、《易断》等。全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