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清臣善湘明府民谣六韵
秘图山上古姚州,山色江光簇画楼。
更鼓分明庭少事,桁杨閒冷狱无囚。
民言总信清如水,天赐常教大有秋。
人物襟怀何洒落,词章翰墨更风流。
朝廷久合登刘向,父老知难挽邓侯。
翠窦新泉探静乐,公名长与此泉流。
更鼓分明庭少事,桁杨閒冷狱无囚。
民言总信清如水,天赐常教大有秋。
人物襟怀何洒落,词章翰墨更风流。
朝廷久合登刘向,父老知难挽邓侯。
翠窦新泉探静乐,公名长与此泉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叫赵清臣(字善湘)的地方官员的。全诗通过描绘当地山水、百姓生活和官员政绩,展现了一位清廉能干、深受爱戴的父母官形象。
开篇用"秘图山上古姚州"点明地点,说这里的山水美得像画一样。接着用"更鼓分明庭少事"说衙门里公务清闲,用"桁杨閒冷狱无囚"说监狱空荡荡没犯人,这都是夸赵清臣治理有方,社会安定。
中间部分直接夸赞:老百姓都说他"清如水",连年丰收像是天赐的福气。说他为人洒脱,文采风流,早该被朝廷重用("登刘向"用汉代名臣刘向作比)。当地百姓舍不得他调走("挽邓侯"用东汉好官邓攸的典故)。
最后用新发现的泉水作比喻,说赵清臣的政绩和美名会像这泉水一样长流不息。全诗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贴切的典故,塑造了一个理想官员的形象,表达了百姓对好官的感激和留恋。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