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词
哀哀复哀哀,哀哀至此极。孤儿与慈母,中路忽相失。
恍惚须臾閒,终日不复得。谁复坐我堂,谁复入我室。
谁复饮儿酒,谁复哺儿食。儿饥复谁念,儿寒复谁恤。
耳不闻慈语,目不见慈色。譬如行路人,日远如一日。
行人犹可期,远道犹可追。天穷地尽处,一日犹可归。
哀哀复哀哀,此去无尽时。谁言生离别,不知死别离。
君不见人已闭门鸟已栖,黄昏冢畔孤儿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哀哀词》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痛和无奈,主要描绘了一个孤儿失去慈母后的孤独与无助。诗中的情感非常强烈,通过反复的“哀哀”来强调这种痛苦的深度。
首先,诗人用“哀哀复哀哀”开篇,直接点出了悲伤的主题。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孤儿和母亲在中途突然分离的情景,这种分离是突如其来的,让人无法接受。诗人用“恍惚须臾閒,终日不复得”来形容这种分离的突然和无法挽回,表达了时间虽然短暂,但失去的感觉却像永远一样。
然后,诗人通过一系列的“谁复”来描绘孤儿失去母亲后的孤独生活。孤儿失去了母亲的照顾和陪伴,没有人再坐在家中,没有人再进入房间,没有人再给他喂食,没有人再关心他的饥寒。这些细节描绘了孤儿生活中的空虚和寂寞。
接下来,诗人用“譬如行路人,日远如一日”来形容孤儿与母亲的距离越来越远,仿佛每天都在走远。虽然行人还可以期待重逢,但对于孤儿来说,母亲已经去了天地尽头,再也无法回来。
最后,诗人再次用“哀哀复哀哀”来强调这种悲伤的无尽,指出生离死别的痛苦。诗的最后一句“君不见人已闭门鸟已栖,黄昏冢畔孤儿啼”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黄昏时分,孤儿在母亲的坟墓旁哭泣,而人们已经关上了门,鸟儿也已经回巢,整个世界都显得那么冷漠和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孤独。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悲剧的抒发,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