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傍晚到达严州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首联"重雾疑朝雨,斜阳竟晚晴"写天气变化:早晨浓雾让人误以为要下雨,没想到傍晚却放晴了。这种天气的转折暗示旅途的波折,也带出柳暗花明的欣喜。
颔联"万山江外尽,一塔岭尖明"是经典的对仗句:远处群山在江的尽头连绵起伏,近处山岭上一座孤塔在夕阳中格外醒目。这一远一近的景物描写,构成开阔又聚焦的立体画面。
颈联"舟小宁嫌窄,途长已倦行"转入抒情:虽然小船狭窄,但长途跋涉已让人疲惫,顾不得挑剔了。这里用"宁嫌"(哪里还嫌弃)的反问语气,生动表现旅途劳顿后的将就心态。
尾联"子陵台下水,未酌意先清"最有意境:想到严子陵隐居处的江水,还没喝就感觉心旷神怡。这里用历史典故(严子陵是东汉著名隐士)暗喻严州山水的高洁,也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天气变化暗喻心境转折
2. 远近景物的巧妙搭配
3. 从实景描写自然过渡到精神感悟
4. 结尾用典不着痕迹,余味悠长
诗人通过旅途片段,既写景又抒情,最终升华为对高洁精神的追求,展现了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典型心态。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