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堂报遣人问讯水心

用舍见人物,抑见天地心。生人于此时,所系亦以深。

时哉薄其祐,全力吾不任。向来邹鲁人,抱此空沉吟。

此身眇如芥,列国纷于针。芥针求抵当,机括常差参。

没身虽不遭,道在终不沉。朣朣千丈光,照耀不啻今。

公乎邹鲁传,轩冕如山林。我亦山中人,不忍凤鸟瘖。

加餐为公祷,以答天地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个人在乱世中的责任与坚守,核心思想是:即使力量微小如芥子,也要坚持道义,因为精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

开头四句点明主旨:一个人的选择(用舍)不仅体现个人品格,更反映天地意志。生逢乱世,每个人的责任都很重大。

中间八句用比喻展开矛盾:作者自比渺小的芥子,而各国纷争如密集的针尖。以芥子对抗针尖看似荒谬(机括差参),但即便肉体消亡(没身不遭),真理永不沉没。这里"朣朣千丈光"的意象特别有力,形容真理之光比太阳更耀眼,能照耀古今。

后六句表明态度:先赞美"公"(邹鲁传人)在官场(轩冕)仍保持山林隐士的操守。接着以"山中人的身份表态:不能像凤凰沉默(凤鸟瘖),要为正义发声。最后用"加餐"这个生活化比喻,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回应天地期待。

全诗魅力在于将宏大命题(天地心、道义)与微小意象(芥子、针)巧妙结合,用"光"的意象架起桥梁,说明精神力量可以超越物理限制。作者在承认个人渺小的同时,又坚信坚持道义的意义,这种矛盾中的坚定特别动人。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