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申屠的翰林学士的赠别诗,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才学之士的赞赏和惜别之情。
开头两句夸赞申屠翰林是人间难得的珍宝,文采风流堪比古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子虚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这里用"璠玙"(美玉)和"子虚"作比,既典雅又不失亲切。
中间四句回忆共事时光:曾在皇宫值夜班时同盖一被御寒,在藏书阁相伴读书长达十年。如今饯行宴上大家恭敬地为他敬酒,送别场面就像古代名臣疏广、疏受告老还乡时那般热闹。这些生活化的细节让离别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最后两句转为祝福:江南山水本就清秀,您拄着藜杖随处漫游,会比坐着豪华马车更自在快活。这里用"杖藜"(普通手杖)和"安车"(官员座驾)的对比,巧妙传达出对友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欣慰。
全诗就像朋友间的家常话,没有刻意堆砌典故,把对友人才华的钦佩、共事的情谊、离别的不舍都融化在朴实温暖的语句中,最后以开阔的山水意境作结,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