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二首 其一

金榜荣名俱失尽,病身为庶更投魑。
春娥慢笑无愁色,别向人家舞柘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从巅峰跌落谷底的人的心境,以及他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感受。

第一句“金榜荣名俱失尽”,说的是这个人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获得了荣耀和名声,但现在这些都已经失去了。这里的“金榜”指的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公布成绩的榜单,登榜意味着功成名就。然而,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曾经的辉煌化为乌有。

第二句“病身为庶更投魑”,进一步说明了他现在的困境。他不仅失去了功名,还身患疾病,沦为普通人(“庶”),甚至像是被抛弃到了鬼魅出没的荒凉之地(“投魑”)。这句表现出他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生活陷入了极度的低谷。

第三句“春娥慢笑无愁色”,笔锋一转,开始描写他观察到的外界景象。这里的“春娥”可能指的是年轻美丽的女子,她们在春风中轻笑着,脸上没有一丝忧愁。这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他内心充满痛苦,但周围的人却依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仿佛他的苦难与他们无关。

最后一句“别向人家舞柘枝”,继续描写外界的景象。“柘枝”是一种古代舞蹈,这里指的是人们在欢乐地跳舞。这句表现出他眼中的世界依然是热闹的,人们在尽情享受生活,而他却只能在一旁默默承受自己的痛苦,无法融入其中。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表达了主人公从高处跌落后的孤独与失落。他曾经的荣耀与现在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外界的热闹与欢乐更衬托出他内心的凄凉。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同时也引发对个人境遇与外界关系的思考。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