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严重旱灾下的农村惨状,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火云腾旱魃"用夸张手法,把烈日比作喷火的妖怪,直接点明旱情凶猛。"潦水断横塘"说连池塘都干涸见底,暗示缺水已久。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本该丰收的秋粮绝收("秋谷巳无赖"),山花却不管人间疾苦照样开放("山花徒自香")。农民眼巴巴望着天空("望中肤寸远"),盼不到一片云彩,反而持续遭受烈日折磨("愁里祝融长",祝融是火神)。
最后聚焦一位老农:他蹲在求雨的祭坛边("雩社"是求雨场所),被晒得皮肤焦黑("野老犹焦思"),耳边是嘈杂的祈雨声。这个特写镜头既表现农民的无助,也暗含对迷信行为的无奈。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干涸的池塘"、"无用的山花"、"焦黑的老农"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旱灾的残酷。特别是"徒自香"三个字,用山花的无情反衬出农民的绝望,堪称点睛之笔。
朱应登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