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居仁以楷书赴召

尔家山房多柿叶,架上床头饶古帖。
柳骨颜筋手屡摹,王廙钟繇每精猎。
兔园挟策几经秋,不见将名干五侯。
一瓢只谓山中隐,匹马那堪西上游。
河桥酒幔青青草,祖帐离歌满官道。
行箧春衣莫畏贫,上将权门与君好。
高阁阴阴绕凤池,紫花鸾绫光陆离。
擅场点笔须经意,莫比家林醉墨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书法家郑居仁带着他的书法技艺前往京城,受到朝廷重用的场景。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郑居仁的才华和他在新环境中的期待与挑战。

首先,诗人描述了郑居仁家中书房的书香气息,满架的古帖和床头堆放的书籍,显示了他对书法的深厚热爱和长期钻研。柳骨颜筋的笔法,王廙钟繇的书法风格,都是他在书法上精益求精的体现。这些细节描绘了一个勤奋刻苦、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形象。

接着,诗中提到郑居仁在兔园(古代贵族游玩的园林)中临摹书法多年,但一直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权贵。直到有一天,他被召入京城,开始了他人生新的旅程。这一转折点充满了戏剧性,也让人感受到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诗中还描绘了郑居仁离开家乡时的场景,河桥边的酒旗、青青的草地,以及官道上送别的歌声,都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也让人感受到郑居仁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新生活的期待,也有对家乡的眷恋。

随后,诗人鼓励郑居仁不要害怕在京城的生活,因为上将和权贵都会欣赏他的才华。高阁、凤池、紫花鸾绫等意象,象征着朝廷的尊贵和繁华,预示着郑居仁将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展他的才华。

最后,诗人提醒郑居仁在京城中要更加经意他的书法,因为这里的舞台远比在家乡时更加广阔和重要。这里的“擅场点笔”意味着在重要的场合下笔,需要更加用心和谨慎,不能像在家乡时那样随意挥洒。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郑居仁从家乡到京城的转变,以及他在新环境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诗人通过对郑居仁才华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和机遇难得的深刻思考,让人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人生哲理。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