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四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松树和一个柔美少年的形象,通过两者的对比传递出对生命脆弱与坚韧的思考。

前两句用"袅袅"形容松树在崖边摇曳的姿态,"婉娈"描绘少年柔美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生长在险境的松树,一边是温室般的少年。

第三句"年始二五间"点明少年约十五岁的年纪,但紧接着用"乔柯何可倚"发出警示——看似高大的树木(暗指少年表面的成熟)其实未必可靠。这里用松树的坚实反衬少年的稚嫩。

后三句笔锋一转,说少年虽然外表柔弱,但内在蕴含着生机("养色含津气"),最后"粲然有心理"点睛:少年灿烂的笑容中藏着细腻的心思,暗示柔美外表下也有松树般的坚韧内核。

全诗的精妙在于用悬崖松树与柔弱少年的对照,探讨了生命的不同形态——看似柔弱的事物可能内藏坚韧,而表面强大的事物未必可靠。这种对生命本质的辩证思考,通过简洁优美的画面自然流露,让读者在欣赏形象之美时,也能感受到哲理的深度。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