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美人色1912

倚醉微赪,佯羞浅绛,相映妒煞桃花。艳名增重,颦莫效西家。

旭日魫窗穿照,光艳射、和雪朝霞。东风里,红红翠翠,生怕绣帘遮。

嫌他。脂粉污,蛾眉淡扫,芳泽无加。更佳如秋菊,鲜若晨葩。

任尔芙蓉三变,浓和澹、莫漫惊夸。兰闺静,秀餐长饱,相对茜窗纱。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天然去雕饰的美人,全篇围绕"天然美"这个核心层层展开。

上阕开篇就用"微赪""浅绛"这种淡雅的红色,形容美人醉酒微红的脸颊和害羞时的红晕,比盛开的桃花还要动人。这里用"妒煞桃花"的拟人手法,突出她不需要刻意打扮就足够惊艳。接着用"旭日""朝霞"的自然光效,表现她肌肤透亮的质感,连早晨的阳光都成了她的打光板。最后"生怕绣帘遮"的细节,暗示这样的美貌就该大方展示。

下阕转向对人工修饰的否定。先用"嫌他"直白表达对脂粉的排斥,"淡扫蛾眉""不施芳泽"强调她崇尚自然美。随后用"秋菊""晨葩"两个清新意象,比喻她像带着晨露的花朵般鲜活。最妙的是"芙蓉三变"的典故,表面说荷花晨粉午白暮深红的变化,实则暗指无论浓妆淡抹,都不如她本真的美。结尾"茜窗纱"的红色纱窗,与开篇的面颊红晕形成呼应,构成一个完美的审美闭环。

全词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特写面颊的红晕,拉到晨光中的全身轮廓,再推进到拒绝脂粉的细节,最后定格在窗前静谧的侧影。通篇不用"美"字却处处写美,通过自然景物与人工修饰的对比,传递出"清水出芙蓉"的高级审美趣味。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