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题目《又和 其四》表明它是一系列和诗中的一首,可能是在回应或模仿某位诗人的作品。
第一句“从军思上策”意味着作者在思考如何在军队中采取最好的策略。这暗示了作者对于如何在军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所思考。
第二句“直谏赴贤科”说明作者愿意直言进谏,追求贤能的职位。这表明作者有志于为国家做出贡献,愿意通过直言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第三句“抗志吾何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想法,虽然很想有所作为,但又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对抗更大的志向。在这里,作者似乎有些谦虚,也有些自我怀疑。
第四句“收功众孰多”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比起其他人,自己到底能做出多少贡献呢?这里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
第五句“清诗无竞病”提到了作者写诗的情况。虽然说诗歌创作上没有与他人竞争,但可能是因为身体不适,没有写出更多的佳作。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
第六句“小令有来罗”则是在说,尽管身体不适,但在简短的诗歌创作上,还是有所收获。这里“来罗”可能是一种表示赞赏的用语。
最后一句“今日奇寒甚,明窗试偃波”描绘了天气的寒冷和室内的情景。寒冷的天气似乎影响了作者的心情,但他还是在明亮的窗户边尝试创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在军事上的思考、对自身能力的反思、健康状况以及创作环境,展现了一个文人兼军人的复杂情感。它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军队的忠诚,也流露出了他对自我能力的谦逊态度,以及在寒冷天气中坚持创作的行为。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