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州第一 荆州赠退将郭智囊,郭能高歌痛饮

生不封侯,拂衣垂老,寻思旧事悲咽。
髀肉虚增,鬓丝旋减,闲却宝刀如雪。
射虎归来晚,又送柴门新月。
对影婆娑,浊醪未举,唾壶先缺。
多事阴符亲授诀。
休更羡、征西残碣。
少日偏疑,儒冠误我,投却书生笔。
算从前都是错,随过眼、烟云起灭。
何似沧江,高眠纵棹,洞仙歌彻。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老将军退休后的感慨,用非常生动的画面和直白的比喻,道出了英雄暮年的无奈与释然。

上片(前半部分)像一组电影镜头:
1. 开篇就自嘲"生不封侯"——一辈子没混到爵位,如今年老退休,想起往事只能哽咽。用"髀肉虚增"(大腿长赘肉)、"鬓丝旋减"(头发越来越少)这种生活细节,形象地展现身体衰老。
2. "宝刀如雪"却闲置不用,就像退休老将的佩刀,雪亮却只能挂墙上。晚上回家看到柴门新月,这个细节特别有生活感——曾经战场射虎(指建功立业),如今只能对着月亮独酌。
3. 最精彩的画面是"唾壶先缺":还没举杯喝酒,痰盂就先摔破了。这个生活化的小意外,暗喻晚年事事不顺的窘迫。

下片(后半部分)是心理独白:
1. 说兵书《阴符经》白学了,别羡慕那些古代名将的功绩碑("征西残碣")。年轻时觉得读书耽误事("儒冠误我"),现在想想都是错的。
2. 最后突然豁达:功名如过眼云烟,不如在江上高歌痛饮,活得像神仙。这里"洞仙歌彻"用得妙,既指尽情唱歌,又暗含超脱世俗的意味。

全词妙在三点:
1. 用"长赘肉""掉头发""摔痰盂"这些接地气的细节,代替空泛的感慨,让英雄迟暮变得真实可感。
2. 情绪转折自然,从愤懑(觉得被耽误)到懊悔(觉得选错路)再到释然(享受当下),像普通人的心路历程。
3. 结尾的江上纵酒高歌,把退休生活写出了诗意,告诉我们:就算壮志未酬,也可以活得很潇洒。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