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叹骷髅

叹骷髅、卧斯荒野。伶仃白骨潇洒。不知何处游荡子,难辨女男真假。抛弃也。是前世无修,只放猿儿傻。今生堕下,被风吹雨*日*,更遭无绪牧童打。余终待搜问因由,还有悲伤,那得谈话。口衔泥土沙满眼,堪向此中凋谢。长晓夜。算论秋冬年代,春和夏。四时取寡。人家小大早悟,便休夸俏聘风雅。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直白又带点黑色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一具被抛弃在荒野的骷髅。作者像是在和骷髅聊天,但其实是通过骷髅的惨状,讲一个关于人生无常的道理。

开头就像发现了一具骷髅,直接说它躺在荒野里,白骨零散得很"潇洒"——这里用"潇洒"其实是反话,突出骷髅的凄凉。接着猜测这骷髅生前可能是个到处流浪的人,连男女都分不清了,说明死得毫无尊严。

中间部分像是骷髅的自述:说自己上辈子没积德,像只傻猴子一样乱来,这辈子就遭报应了。不仅被风吹雨淋太阳晒,还被放牛的小孩随便踢打。想找人诉苦都没办法,因为嘴里塞满了泥土沙子,眼睛也被沙迷住,只能在这个破地方慢慢烂掉。

最后作者算了一笔时间账:这骷髅在这里不知道躺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但最扎心的是结尾两句——普通人家的老老少少早就看透了生死,谁还会像那些文人雅士一样,整天装模作样地谈什么风雅呢?

整首词用骷髅的视角,把"人终有一死"这个沉重话题写得特别生动。没有文绉绉的大道理,就像在说:你看这具骷髅,生前再风光现在不也这样?所以活着的人别装腔作势了。这种带着讽刺的幽默感,让生死话题反而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