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叔通归四明
终军弃关繻,李斯逐黄犬。
功名事业自有时,咄嗟所得亦蹇浅。
雷奔电掣千里雨,鱼变为龙如掌反。
侯嬴抱关谁复论,公子感之在一言。
担簦屐履遍列国,平揖相印须臾间。
箦中不死魏齐困,口中舌在天应旋。
莫叹髀肉消,休悲釜生鱼。
挥斥八极神不变,秦人岂识照乘珠。
气吁虹蜺亘天地,有时一笑海可枯。
泰山排云天下小,纷纷何足论贤愚。
得君本如此,君知我无朱(黄钞作珠,粤本、吴刊作殊)。
几年飞鸣共抢榆,长惭瓦砾参璠玙。
都城踰月同朝晡,蹩然别我还旧庐。
引君一杯酒,洗君衣上尘。
我歌虽促非酸辛,未忍祝别惟加飧。
直教探取虎穴子,西来射策黄金门。
功名事业自有时,咄嗟所得亦蹇浅。
雷奔电掣千里雨,鱼变为龙如掌反。
侯嬴抱关谁复论,公子感之在一言。
担簦屐履遍列国,平揖相印须臾间。
箦中不死魏齐困,口中舌在天应旋。
莫叹髀肉消,休悲釜生鱼。
挥斥八极神不变,秦人岂识照乘珠。
气吁虹蜺亘天地,有时一笑海可枯。
泰山排云天下小,纷纷何足论贤愚。
得君本如此,君知我无朱(黄钞作珠,粤本、吴刊作殊)。
几年飞鸣共抢榆,长惭瓦砾参璠玙。
都城踰月同朝晡,蹩然别我还旧庐。
引君一杯酒,洗君衣上尘。
我歌虽促非酸辛,未忍祝别惟加飧。
直教探取虎穴子,西来射策黄金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送俞叔通归四明》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鼓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词开头提到了终军和李斯,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有着非凡的成就,但他们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努力和等待。作者借此告诉友人,功名事业需要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眼前的挫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
接着,诗词用“雷奔电掣”和“鱼变为龙”等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成功之后的辉煌景象,暗示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有翻身的时刻。这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人生无常和机遇的深刻认识。
随后,诗词引用了侯嬴的典故,强调了关键时刻的一句话可能改变命运,提醒友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同时,作者通过“担簦屐履遍列国”和“平揖相印须臾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中既有艰辛的奋斗,也有可能瞬间成功的机遇。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用“莫叹髀肉消,休悲釜生鱼”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暂时的困境而灰心丧气。他鼓励友人要有挥斥八极的气魄,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束缚,因为真正的价值往往不被普通人所理解。
最后,诗词以“泰山排云天下小”作结,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高度期望和信心。他认为,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困难和挫折都变得微不足道,而真正的贤愚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显现出来。
整首诗词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鼓励,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和成功的深刻思考。作者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向友人传递了坚持不懈、把握机遇、不被世俗所困的积极人生态度。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