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王慎斋馆丈游泛
客里重阳至,尊前旧侣同(忠)。
回波侵岸柳,晚照映江枫(慎)。
荡桨随鸥鹭,飞帆接雁鸿(忠)。
十年一把臂,竟日两回瞳(慎)。
离合论心外,浮沉笑口中(忠)。
何人堪倒屣,而我自书空(慎)。
流水知音在,阳春和句工(忠)。
风云思宦达,辙迹叹途穷(慎)。
老惜悲秋态,怀深报国衷(忠)。
壮心徒耿耿,短发已蒙蒙(慎)。
绿蚁澄秋色,黄花艳晚丛。
巾疑元亮日,帽想孟嘉风(忠)。
去矣怜王粲,行边别孔融。
礼甘衰力就,情喜故交通(慎)。
兰泽过渔父,萸囊系汉童。
骚人怜蓟北,游子指江东(忠)。
湖海凭看剑,乾坤任转蓬(慎)。
豪吟矜杜甫,洒泪陋齐公(忠)。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慎)。
何能穷别绪,且自息微躬。
后会知仍健,当筵气正雄(忠)。
回波侵岸柳,晚照映江枫(慎)。
荡桨随鸥鹭,飞帆接雁鸿(忠)。
十年一把臂,竟日两回瞳(慎)。
离合论心外,浮沉笑口中(忠)。
何人堪倒屣,而我自书空(慎)。
流水知音在,阳春和句工(忠)。
风云思宦达,辙迹叹途穷(慎)。
老惜悲秋态,怀深报国衷(忠)。
壮心徒耿耿,短发已蒙蒙(慎)。
绿蚁澄秋色,黄花艳晚丛。
巾疑元亮日,帽想孟嘉风(忠)。
去矣怜王粲,行边别孔融。
礼甘衰力就,情喜故交通(慎)。
兰泽过渔父,萸囊系汉童。
骚人怜蓟北,游子指江东(忠)。
湖海凭看剑,乾坤任转蓬(慎)。
豪吟矜杜甫,洒泪陋齐公(忠)。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慎)。
何能穷别绪,且自息微躬。
后会知仍健,当筵气正雄(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两位好友在重阳节同游时即兴创作的联句诗,一人一句轮流写下所见所感。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秋日泛舟时的复杂心境:
1. 秋景与友情
开篇用"客里重阳"点明异乡过节的背景,两位老友在酒樽前重逢。他们划船时看到波浪轻抚柳岸、夕阳染红江边枫叶,白鸥与大雁在船边飞翔,这些动态的秋景描写充满画面感。十年未见的友人紧紧把臂相谈,整天四目相对都看不够,既有重逢的喜悦,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2. 人生感慨
中间部分转入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笑谈着这些年的聚散浮沉,自嘲像古人王粲、孔融一样怀才不遇。虽然一个仍想建功立业,一个已觉前路艰难,但共同的报国之心始终未改。这里用"短发蒙蒙"的白发形象,与"壮心耿耿"的豪情形成动人对比。
3. 借古言志
后半段出现大量典故:陶渊明的头巾、孟嘉的落帽,都彰显名士风流;渔父、汉童等意象则暗含隐逸之思。最后以杜甫的豪迈诗情作结,虽然现实如转蓬飘零,但在酒宴歌声中,他们依然保持着"气正雄"的昂扬姿态。
全诗最动人的是双声部的共鸣——两位诗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像二重唱般交织出丰富层次:既有"黄花艳晚丛"的明丽秋色,又有"洒泪陋齐公"的深沉感慨;既见"飞帆接雁鸿"的洒脱,又含"报国衷"的赤诚。这种联句形式本身,就是友谊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