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的亭子,名为“鹤归亭”,位于龙虎山,曾是虚靖天师修行的地方。诗人通过描述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传说中的故事,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沉思。
首句“仙去人间有故亭”,直接点出了这座亭子的特殊背景:仙人曾在此居住,如今仙人虽已离去,但亭子依然存在,仿佛连接着人间与仙境。
接下来的“四山林竹郁青青”,描绘了亭子四周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这种自然环境与仙人居所的氛围相得益彰。
“隐居真诰传千古,玉局丹文役万灵”这两句,提到了隐居修行的传说和仙人的经书。诗人通过这些典故,暗示了亭子的历史渊源,以及仙人对后世的影响。
“白鹤归来人换世,黄云翔集夜充庭”则进一步描绘了亭子的神秘氛围。白鹤是仙人的象征,它们的归来似乎暗示着仙境的永恒,而人间的岁月却已流转。黄云在夜晚聚集在亭子周围,给人一种仙境与现实交织的感觉。
最后一句“步虚声转松风响,思掬岩泉洗耳听”,诗人通过描绘松风的声音和岩泉的清凉,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他仿佛想要用这清澈的泉水洗净耳朵,聆听仙人的声音,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鹤归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充满了神秘和宁静的氛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充满仙气的空间。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