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的所感所见,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万类欣欣一老悲”,意思是万物都在春天里生机勃勃,但老诗人却感到悲伤。这里的“万类”指的是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诗人在这里用“万类欣欣”来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如意。
第二句“物华岂是不佳时”,诗人说春天的美景其实很好,这表明诗人并非对春天不欣赏,而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无法享受这美好的季节。
接下来“病夫自与春无分,好景非於我独遗”,诗人说自己因为生病而与春天无缘,美好的景色并非只遗弃了自己。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生病的无奈,同时也暗示虽然自己病了,但春天的美景依然存在,只是自己无法感受到。
“花底报来开已闹,雨中过了更曾知”,诗人说身边的人告诉他花开得很热闹,但自己却未曾真正察觉。这说明诗人因病无法亲身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只是从旁人口中听说。
“风光九十今强半,又约芳菲隔岁期”,这里诗人感叹春天已经过了大半,下一年恐怕又得等到春天才能再次欣赏到了。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未来无法把握的无奈和惋惜。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无奈与哀愁。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