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相公宠示喜雨雅章曲有推借谨抒鄙意上答

嵩阴累昼结层阴,一夕霶沱济物深。
稼穑首资千亩籍,焦劳顿释两宫心。
高台便有凉风至,奥室全无暑气侵。
利泽定知均率土,保釐再起作商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带来的喜悦和感恩之情,语言生动形象,充满对自然恩泽的赞叹。

前两句写天气变化:嵩山脚下连续多日阴云密布,终于在一夜之间降下倾盆大雨,滋润了干渴的万物。这里用"霶沱"形容雨势之大,用"济物深"强调雨水对万物的滋养。

中间四句具体写降雨的好处:这场雨首先解救了千亩农田的旱情,让农民不再为庄稼焦心;也消除了皇宫里对旱情的忧虑。雨后高台上凉风习习,深宅大院里暑气全消,处处透着清凉舒适。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这场甘霖必定惠及天下所有土地,希望这样的好雨能经常降临,就像商汤时期的贤相伊尹那样,继续为百姓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诗中用"商霖"这个典故,既赞美雨水的珍贵,也暗含对当政者的期许。

全诗通过描写一场及时雨,表达了作者关心民生、心系天下的情怀。语言朴实自然,比喻贴切,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巧妙联系,展现了古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