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宿朱氏山亭

春宵宛转山亭卧,喜见亭前千万峰。
仙客每从云外至,主人疑是洞中逢。
轻烟细捲疏帘雨,孤月遥传古寺钟。
旧日石桥流水过,至今识面有青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在山亭留宿的闲适画面,充满了隐逸山林的悠然情调。

前两句写诗人躺在山亭里,欣喜地欣赏亭前连绵的群山。"宛转"二字既形容春夜的柔美,也暗示诗人辗转难眠的惬意。接着用"仙客""洞中"的比喻,把山居生活写得如同神仙般逍遥自在,暗示主人可能是隐居的高士。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间夜景:薄雾中飘着细雨,月光下传来古寺钟声。这些意象既空灵又带着禅意,"轻烟细卷""孤月遥传"的描写尤其生动,让读者仿佛能看见雨丝在帘前飘舞,听见钟声在山谷回荡。

最后两句通过"石桥流水"和"青松"这两个见证岁月流逝的景物,暗示诗人与山亭的老交情。青松"识面"的拟人写法特别巧妙,让自然景物也有了人情味,说明诗人是这里的常客。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山居生活的清幽之美。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云雾、月光、钟声这些意象的组合,自然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我两忘的意境,让人读着读着就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春雨蒙蒙的山亭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