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太师忌日

太师忌汗漫,二纪似跳丸。
弟妹俱成立,家乡忍破残。
衣冠晨月暗,坟墓夜风寒。
万里逢先忌,无言把泪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父亲忌日时写下的感怀之作,语言朴实却情感深沉。

开头"太师忌汗漫"直接点明主题——父亲忌日。"汗漫"原指漫无边际,这里形容时间漫长难熬。作者说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四年("二纪"),但感觉时间快得像弹跳的小球一样转瞬即逝,这种矛盾心理凸显了丧亲之痛的特殊时间感。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生活细节展现沧桑变化:弟弟妹妹都已长大成人,但故乡却已残破不堪。清晨穿着祭服时月色暗淡,夜晚在坟前寒风刺骨。这些画面形成强烈对比——亲人成长与家乡衰败,白天的阴郁与夜晚的凄冷,都在诉说物是人非的哀伤。

最后两句最为动人:在远离故乡的万里之外赶上父亲忌日,只能默默流泪。这个"无言"胜过千言万语,把漂泊游子无法回乡祭奠的愧疚、对父亲绵长的思念,都凝结在无声的泪水里。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对着父亲墓碑的喃喃自语。作者用"跳丸""忍破残"等生动比喻,配合"月暗""风寒"的环境描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思念之痛。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每个失去至亲的人都能共鸣的、质朴而永恒的情感。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