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天目茶歌同蒋丈雪樵徐丈紫山作

陆鸿渐作陶偶人,茶事往往传失真。
四十三种列高下,天目品与舒州邻。
东西顶池湛双镜,奇峰秀崿排青旻。
许迈宫连道陵宅,灵根迸石无纤尘。
含滋云雾灌泉脉,抽芽一一留馀春。
山僧采焙趁谷雨,纸囊箬裹封题新。
肉食贵人未知重,例取武夷罗岕空。
纷纶雪樵子心似,天目山头两泓水。
独识茗柯有至理,市隐近在吴山坊。
坐我三脚之木床,空庭昼静啼寒螀。
为我手瀹鱼眼汤,须臾越碗发妙香。
微参鼻观风悠飏,名山秀液入肺肠。
恍然置身天目顶,青神凤集树下同相羊⑴。
雪樵子,邀我与徐丈,同作试茶之长歌。
两篇传示句清语硬肩相摩,我无笔力奈尔何。
天目茶可拍,天目笋可挑。
安得茶笋佳时一赴山灵招,勿使尘中立望空迢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品尝天目茶的情景,并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的开篇提到陆鸿渐,他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诗人借此引出茶的话题,并指出茶文化在传承中常有失真之处。接着,诗人列举了四十三种茶叶,特别提到天目茶与舒州茶品质相近,暗示天目茶的高贵地位。

诗人随后描绘了天目山的壮丽景色:山顶的双池如明镜,奇峰峻岭排列如画。山中的寺庙与道观相连,茶树根植于石缝中,洁净无尘。云雾缭绕,泉水滋养,茶芽在春天茁壮成长。山僧们趁谷雨时节采摘茶叶,精心烘焙,用纸囊和箬叶包裹,保持茶叶的新鲜。

然而,诗人感叹,那些富贵之人却不懂得天目茶的价值,反而偏爱武夷茶。诗人通过与朋友的对话,表达了他对天目茶的独特理解与热爱。他们在吴山坊的市隐之地,坐在简陋的木床上,品尝着天目茶,感受茶香四溢,仿佛置身于天目山顶,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人最后感慨,天目茶与天目笋都是山中的珍宝,他渴望在茶笋最佳时节再去天目山,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自然的馈赠。

整首诗通过对天目茶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富贵与俗世对真正美好的忽视。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