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书怀寄德尹润木两弟四首末章专示建儿 其四

阿庚失学阿承痴,满架残书急护持。
不愿生儿还似父,尚怜有叔可为师。
杀鸡为黍人谁过,缀凤粘珠想要奇。
便使他时能典谒,草堂花发是归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两个弟弟和儿子的,表达了他对家庭、教育以及未来的期望和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的“阿庚”和“阿承”可能是作者的弟弟们。作者说阿庚“失学”,阿承“痴”,表明他对弟弟们的现状感到担忧。满架的“残书”象征着他们曾经努力学习但未能完成的学业,作者急切地想要保护这些书籍,暗示他希望弟弟们能够继续学习,不要荒废了知识。

接着,作者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他说“不愿生儿还似父”,意思是希望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可能有某些不足或遗憾。但他也提到“有叔可为师”,意思是儿子的叔叔们可以成为他的老师,帮助他成长。这表明作者虽然对自己有所不满,但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和依靠依然存在。

然后,诗中提到“杀鸡为黍人谁过”,这可能是作者在反思自己或者家庭的生活态度。杀鸡为黍是一种简单的待客方式,作者可能在思考,是否有人会因为这样的简朴生活而责怪他们。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泊。

“缀凤粘珠想要奇”这句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儿子未来成就的期待。他希望儿子能够有所作为,甚至超越常人,创造出不凡的成就。

最后,作者提到“便使他时能典谒,草堂花发是归期”。这里的“典谒”可能指的是儿子将来能够有所成就,甚至进入仕途。但无论儿子将来如何成功,作者都希望他不要忘记家庭,不要忘记回归草堂的日子。草堂象征着家庭的温馨和简单的生活,作者希望儿子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要记得回归家庭,享受生活的本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成员的爱护和期望,特别是对儿子的未来寄托了深切的希望。他希望儿子能够有所成就,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家庭和生活的本质。这首诗充满了亲情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家庭深厚的情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