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愁 其三

长日茅檐下,轻风动短衫。
菊花聊自植,蓬径不为芟。
入俗刃初试,畏人枚可衔。
只应深自戢,清影倚长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散愁 其三》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首句“长日茅檐下,轻风动短衫”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诗人坐在茅草屋檐下,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轻柔的微风,穿着简陋的衣物。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虽然简单,但却充满诗意。

接着“菊花聊自植,蓬径不为芟”表明诗人自己种了一些菊花,旁边的路也不刻意清理,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然、随遇而安的精神。他不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入俗刃初试,畏人枚可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曾经试图融入世俗社会,但很快发现,世俗的复杂和竞争让他感到不适和紧张。他选择退回到宁静的生活中,就像“畏人”的“枚”一样,避免与他人过多的交往。

最后“只应深自戢,清影倚长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孤独。他希望内心能够保持平静,像“长镵”(一种农具)一样直立不倒,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态度。诗人感到自己的影子在静谧中依附于长镵,象征着他在孤独中坚定自守,保持自己的纯洁和高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淡泊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复杂世俗的淡漠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