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烈妇诗为朝鲜使权敦仁作(甲申)

东海使者权大夫,深衣幅巾美髭须。
朝罢三日三过余,主客问荅皆手书。
书言有妹身殉义,执笔欲下泪湿裾。
妹生远嫁清风里,琴和瑟好翁姑喜。
谁知镜影忽中分,痛哭麻衣甘一死。
翁姑未许死亦难,家人昼夜围团团。
大节要观千折后,百防争及一心坚。
沉忧所结智慧出,奇行独倚从容全。
我爱大夫忠且惠,乃其妹者烈又贤。
大夫东归莫悽恻,当官慎尔太史职。
国于天地有与立,不有君子其能国。
生死无亏清白心,海天万里慰相忆。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主角是朝鲜使者权敦仁和他的妹妹。诗人通过权大夫的口述,描绘了一位为守节而殉情的烈妇形象,同时赞扬了兄妹二人的高尚品格。

诗的开头介绍了权大夫的外貌和身份——他穿着传统服饰,留着漂亮的胡须,是一位来自东海的使者。他连续三天拜访诗人,用手写的方式交流,因为一提到妹妹殉节的事就忍不住落泪。

权大夫的妹妹原本婚姻幸福,公婆也很喜欢她。但丈夫突然去世("镜影中分"象征夫妻分离),她决心殉情。公婆不同意她自杀,家人日夜看守她。然而她意志坚定,最终在深思熟虑后从容赴死。

诗人高度评价这对兄妹:权大夫忠诚仁厚,他的妹妹贞烈贤惠。最后诗人劝慰权大夫不要过于悲伤,应该做好史官的职责。诗中强调,一个国家要有君子才能立国,只要保持清白的本心,即使相隔万里也能互相慰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通过具体细节(如"泪湿裾""昼夜围团团")让故事真实感人
2. 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赞美贞烈,也体现人性
3. 由个人悲剧升华到家国情怀,说明个人操守对国家的重要性
4.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