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充满生机的山野画卷,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自然的震撼力。
前两句像电影里的仰拍镜头:陡峭的悬崖直插云霄,连飞得高的乌鹊都只能到达半山腰。这种夸张的对比,让人瞬间感受到山势的险峻高大。"穹崖绝嶂"四个字就像用刀刻出来的山形,充满力量感。
后两句镜头转向地面:远处河滩上的野草茂密如毯,放牧的牛羊沿着山坡缓缓攀登,最终变成高山顶上的小白点。这里用"须上"二字特别巧妙,既写出牛羊吃草时自然向上的动态,又暗含"想要吃到最鲜嫩的草,就必须努力攀登"的生活哲理。
全诗就像用文字完成的山水画,有黑白水墨般的悬崖云烟,也有青绿点染的草坡牛羊。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原始的生命力——无论是沉默的高山,还是移动的鸟兽,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自然的壮美。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古人面对大自然时,那种既敬畏又向往的复杂心情。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