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茨菰花》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叫茨菰花的植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它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诗的开头,“剪刀叶上两枝芳”,形容茨菰花的叶子形状像剪刀,而花朵则在叶子上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接着,“柔弱难胜带露妆”,描绘了花朵娇嫩的样子,仿佛清晨的露水都能让它显得更加柔美。
“翠管嫩粘琼糁重,野泉情心玉蕤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茨菰花的细节。翠管指的是花茎,嫩粘则形容花茎的柔嫩与光泽,琼糁则比喻花朵的质地像美玉一样晶莹剔透。后一句提到野泉,暗示茨菰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仿佛野泉的清凉与花朵的美丽相互映衬。
“舂成臼粉资秋实,种入盆池想水乡”这两句则从实用角度出发,提到了茨菰花的用途。舂成臼粉,意味着茨菰花的根茎可以磨成粉,作为秋季的粮食来源。而种入盆池,则让人联想到水乡的景象,茨菰花在水中生长,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最后两句“小小沧洲归眼底,幽研自觉成炎光”则是对茨菰花整体意境的总结。沧洲指的是水边的小洲,茨菰花就像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静静地展现在眼前。而“幽研自觉成炎光”则表达了茨菰花在幽静中散发出的光彩,仿佛有一种内在的光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茨菰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它的美丽、柔弱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诗人不仅赞美了花朵的外在美,还通过茨菰花的实用价值,表达了对自然之物的珍视与感悟。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