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支苏才翁挽词三首

二十识君貌,交游非一朝。
魄光沉碧海,志业陨青霄。
洛客旧为社,楚人今作招。
素车京岘路,应不似嶕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二十识君貌,交游非一朝”,诗人回忆起二十岁时就认识了这位朋友,两人的友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相处与了解。这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魄光沉碧海,志业陨青霄”,这两句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朋友的不幸离世。诗人将朋友的灵魂比作沉入碧海的光芒,而他的志向与事业则像陨落的星辰般从青霄中坠落。这既是对朋友逝去的哀悼,也是对他未竟事业的惋惜。

“洛客旧为社,楚人今作招”,这里提到了朋友曾经在洛阳与诗人结社为友,而如今在楚地,人们却在为他招魂。这进一步强调了朋友的离世,以及诗人对这段友谊的珍视。

最后,“素车京岘路,应不似嶕嶢”,诗人想象着朋友乘坐的素车(丧车)行驶在京岘山路上,感叹这条山路不再像从前那样险峻。这里既是对朋友逝去后世界变化的感慨,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回忆与象征的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对其离世的哀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友谊与生命交织的画卷,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思念与无奈。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