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庵

古镜破来庵许大,秋毫未尽眼能宽。
江湖不记三生梦,风月惟余一钓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镜庵》,作者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首句“古镜破来庵许大”,诗人用“古镜破”比喻自己的心境,就像一面旧镜子摔破了一样,变得不再完美。这里的“庵许大”则形容这种心境变得很小,非常简陋,大概像一个小庵庙,充满了主观的自我反思和内心的孤独。这句诗仿佛在说,一个人的心境可能因为经历了某些变化或挫折而变得简单、淡泊。

次句“秋毫未尽眼能宽”,这里诗人用“秋毫”来形容微小的事物,比喻自己的眼界和心胸还很宽广。即使生活中的琐事或烦恼如同秋毛一样微小,但诗人依旧能保持宽广的心胸和豁达的态度,不会被这些琐事所困。这句话表现了诗人能够从大局出发,对生活中的小困扰保持平和心态。

接下来两句“江湖不记三生梦,风月惟余一钓竿”,诗人借用了“江湖”和“风月”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江湖代表广阔而自由的世界,诗人说不记得“三生梦”,即过去的梦想和经历,意味着诗人可能已经放下了一些过往的执着与追求。而“一钓竿”则象征着诗人现在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他选择了一种更贴近自然、更简单的生活状态,用一根钓竿享受风月,这种生活代表着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比“破镜”与“庵”的简陋与“宽眼”;回忆与遗忘;以及从“江湖”到“钓竿”的转变,描绘了一个从复杂到简单,从执着到放下,再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哲学。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