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闲适生活,尤其是他在竹西寺的惬意时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1. 道人劝饮鸡苏水:诗中的“道人”指的是寺中的道士,他热情地邀请诗人品尝一种叫做“鸡苏水”的饮品。鸡苏水在古代是一种清凉的草本饮料,有助于清热解暑。
2. 童子能煎莺粟汤:随后,诗中的“童子”(寺里的小道士)又为诗人准备了一碗用莺粟(一种种子)煮的汤。莺粟汤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饮品,在古代常被视为滋阴润肺之物。
3. 暂借藤床与瓦枕:这里描述的是诗人在竹西寺里的住宿条件。他暂时借用了一张藤编的床和一个用瓦片做的枕头。这些简朴的家具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闲适与自在。
4. 莫教辜负竹风凉: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竹林中的清风不仅带来了凉意,更让人心旷神怡。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让这份清凉的美好被虚度。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归乡后在竹西寺中享受自然美景和简单生活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远离喧嚣、向往自然的宁静心境。诗中的饮食描写显得生动有趣,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凉与舒适;而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之情,也让人感受到他对宁静美好生活的渴望。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