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方望溪

《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窥垠涯。
抉经之心不易得,词林文苑徒纷拿。
《博物》但解辨鼮鼠,《搜神》或诧名驺牙。
心井逼塞航断港,银海掉眩生狂花。
此曹正坐读书误,遗弃根本搜蘖芽。
桐城望溪我老友,学崇中正防奇邪。
说经铿铿究终始,尤于《三礼》咀其华。
《曲礼》增删繁就简,《正义》参订蓬扶麻。
群书穿穴寻圣奥,下帘每听鼓三挝。
方今重轮陛下圣,五纬顺序曜帝车。
致君尧舜诚有术,许身稷、契非矜夸。
天地人祀各适职,往谐秩宗帝女嘉。
惟寅惟清恭朝夕,诏兼书局穷罗爬。
吾衰旧闻苦荒落,妄冀邃密商量加。
间送一难辄许可,琼琚乃报投木瓜。
姚姒上溯下闽洛,青镜恐蚀妖虾蟆。
岂邀名誉嗣圣德,宁望荒远登羲娲。
所贵经学适时用,瞑坐矐若翻金鸦。
委蛇退食时过我,剧谈恒瀹头纲茶。
翛闲依然两学士,相视一笑无喧哗。
张苍伏胜暨辕固,经儒往往臻耆遐。
朝廷会行乞言礼,洗爵君且斟流霞⑴。

现代解析

这首《赠方望溪》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写给好友方苞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方苞学识的钦佩以及对经世致用的推崇。方苞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中,黄景仁既赞美了方苞的学问,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期望。

首先,黄景仁在诗的开头就点明了《六经》的重要性。《六经》是儒家经典,黄景仁认为它们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是治理国家、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他批评那些只会死读书、追求表面知识的人,认为他们忽略了经学的根本精神。而方苞却不同,他不仅深入研究经学,还能从中提炼出实用的道理,尤其是在《三礼》上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接下来,黄景仁赞美了方苞的治学态度。方苞不仅删繁就简,整理古籍,还能透过群书深入探究圣人之道。他的学识深厚,做事严谨,能够透过复杂的经典找到其中的精华。黄景仁对方苞的这种治学精神十分钦佩,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能够将经学应用于实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在诗的后半部分,黄景仁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期待。他希望朝廷能够重用像方苞这样的人才,治理国家如同尧舜时代那样清明。方苞不仅有学问,还有责任心,愿意为国家效力,黄景仁认为这样的学者才是真正的“经儒”。他希望朝廷能够尊重这些学者,听取他们的建议,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最后,黄景仁表达了自己对方苞的深厚友谊。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问,虽然黄景仁自谦学问浅薄,但他对方苞的学识非常认可,认为与方苞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两人之间的友谊不仅建立在学问上,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经学的探讨和对好友的赞美,表达了黄景仁对经世致用的重视,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希望像方苞这样的学者能够得到重用,通过学问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黄景仁与方苞之间深厚的友谊,两人在学问上的交流与互相激励,正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