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待渡值重阳

待济长河古驿旁,舆夫报我是重阳。
人争野渡秋烟冷,目极平沙岸草荒。
小市漫沽村酒薄,颓垣也有菊花香。
长堤谁是登高伴,滚滚洪流望渺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秋天的重阳节,诗人在河边等待渡船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1. 首句“待济长河古驿旁”:诗人正在等待过河,地点是在古老的驿站旁边。这说明这里可能是交通要道,也是诗人停留的地方。

2. “舆夫报我是重阳”:驿站的车夫告诉他今天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这里的“报”字,体现了驿站车夫的职责和对节日的提醒。

3. “人争野渡秋烟冷”:很多人在争渡过河,秋烟显得格外冷清。这描绘出一个忙碌而冷清的秋日黄昏景象,表现了人们急于回家过节的心情。

4. “目极平沙岸草荒”:诗人极目远眺,看到的是荒凉的沙滩和荒草。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落寞的情绪,结合前两句的场景,给人以萧瑟秋意的感觉。

5. “小市漫沽村酒薄”:在不远处的小市上,诗人随便买了一些酒。这里的“沽”是买的意思,而“村酒薄”则暗示酒的质量不怎么样,可能是一种朴素的小店。

6. “颓垣也有菊花香”:诗人发现颓败的墙角也有菊花的香气。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诗人在这里发现菊花的香气,增加了节日的氛围和诗意。

7. “长堤谁是登高伴,滚滚洪流望渺茫”:诗人站在长堤上,望着滚滚的洪流,不知道谁能陪他一起登高。这里表现出诗人孤独的心情和对远方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在重阳节时在河边等待过河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孤寂中寻找节日氛围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节日习俗的回忆,整体上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