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瓮

岁看矶松长几许,飘零已惯雪霏霏。
贝迁底海珠玑尽,霜重林坰鸿雁稀。
不惜文辞供齿颊,何曾愁病减腰围。
立锥是处甘贫贱,抱瓮有心学息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历经沧桑后选择淡泊名利、回归简单生活的心境。

前两句用矶松(长在岩石上的松树)和飞雪的画面,比喻自己像松树一样在风雪中顽强生长,早已习惯了漂泊无依的生活。"贝迁底海珠玑尽"用贝壳沉到海底、珍珠散尽的意象,暗指自己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都已消逝。"霜重林坰鸿雁稀"则描绘深秋景象,暗示知交零落、处境孤寂。

后四句直抒胸臆:不再在乎用华丽辞藻来讨好别人,忧愁病痛也没能让自己消瘦(说明内心已足够坚强)。虽然穷得只剩立锥之地也甘之如饴,宁愿抱着水瓮(象征朴实的劳作)过清静日子,学习放下机心、回归本真。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历经繁华后的通透。作者不是被迫接受贫困,而是主动选择简单生活,像"抱瓮"这个动作一样,用最质朴的方式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在风雪中依然挺拔、在贫困中保持从容的人生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推崇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