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祭祀的不同,表达了对传统礼仪逐渐消亡的感慨。
首句“郊宫方社诗攸重,川泽山林礼所崇”描绘了古代祭祀的庄重场景。在古代,人们会在郊外的宫殿和社庙举行祭祀,山川河流、森林大地都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敬。这些活动在诗歌中被反复吟咏,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接下来一句“古祀不修牲币废”,则表现了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祭祀活动的衰落。古代的祭祀仪式不再被重视,用于祭祀的牲畜和钱币也被废弃,象征着传统礼仪的逐渐消失。
最后一句“梵鐃声里纸钱风”则描绘了现代祭祀的场景。在佛教的梵音声中,人们焚烧纸钱,这与古代的庄严祭祀形成了鲜明对比。纸钱在风中飘散,象征着传统礼仪的虚无化和现代祭祀的简化。
整首诗通过古今祭祀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惋惜与反思。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意识到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不要让它们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消失殆尽。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