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观音赞

世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睹。
唯此大士眼能观,瞑目谛观为佛事。
于眼境界无所取,耳鼻舌身意亦然。
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
眼色耳声鼻嗅香,身触意思无差别。
当以此观如是观,取此为实成妄想。
若离妄想取实法,展转惑乱失本心。
本心既失随颠倒,不见大士妙色身。
无眼耳鼻舌身意,互显这义亦寂灭。
亦无在土妙色身,亦无种种音声相。
佛子能作如是观,永离世间生死苦。

现代解析

这首《入定观音赞》用非常生动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平常都是用耳朵听声音、用眼睛看东西,但真正的智慧是超越这些感官的。观音菩萨闭着眼睛却能"看"到世间一切,这其实是在说一种更高的境界——不被表面现象迷惑,直接看到本质。

诗中反复强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实都是相通的,我们觉得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听,这种区分本身就是一种局限。就像你闭上眼睛听音乐时,脑海里会浮现画面一样,各种感官体验本质上没有差别。作者提醒我们:如果执着于"这个一定是眼睛看的""那个一定是耳朵听的",反而会迷失本心。

最妙的是最后几句:当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连"观音菩萨的庄严形象"和"各种声音"这些概念都放下。因为真正的觉悟是超越具体形象的,既不执着于看到的,也不执着于听到的。能达到这种境界,就能从世间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简单来说,这首诗教我们: 1)不要被表面现象困住 2)所有感官体验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3)连"觉悟"这个概念也别太执着 就像我们做梦时觉得一切都很真实,醒来才知道都是幻象。作者希望我们能用这种"醒来"的心态看待现实世界。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