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亨既见和再作此赠之
不作苟见如君平,不以礼屈如樊英。
扊扅坚卧三十载,凛凛风声人自倾。
墙东墙西过高马,往往愧汗面发赪。
岂知嗜欲极豺虎,白昼择肉无厌盈。
有时一饭稔奇祸,他年五鼎还遭烹。
狡兔未灭黄犬在,突兀上蔡空前城。
先生谢去既饱德,鼓腹之趣终难名。
更要我辈集匙箸,风雨不变如鸡鸣。
自怜头额乏奇表,几与齑盐同此生。
不愁捩手遂倾覆,只愁未至闻戛羹。
扊扅坚卧三十载,凛凛风声人自倾。
墙东墙西过高马,往往愧汗面发赪。
岂知嗜欲极豺虎,白昼择肉无厌盈。
有时一饭稔奇祸,他年五鼎还遭烹。
狡兔未灭黄犬在,突兀上蔡空前城。
先生谢去既饱德,鼓腹之趣终难名。
更要我辈集匙箸,风雨不变如鸡鸣。
自怜头额乏奇表,几与齑盐同此生。
不愁捩手遂倾覆,只愁未至闻戛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传递了深刻的生活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清高自守的榜样(前六句)
诗人用君平(汉代隐士)和樊英(东汉名士)为例,赞美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原则的生活态度。"扊扅坚卧"(像门闩般坚定)的形象,生动表现了三十年如一日保持节操的品格,这样的人自然赢得世人敬重。而"墙东墙西"忙忙碌碌的俗人,面对这种高洁品格时会自惭形秽。
2. 贪欲害人的警示(中间六句)
用豺狼虎豹比喻贪婪之人,他们像饿兽般永不满足。诗人警告:贪图一时享受可能埋下祸根,就像李斯(上蔡人)虽然位极人臣(用五鼎烹食),最终却遭灭族之祸。"狡兔黄犬"的典故暗示:追逐利益时看似风光,实则危机四伏。
3. 知足常乐的智慧(后八句)
转向理想的生活状态:像隐士般满足于粗茶淡饭(齑盐),在简朴中体会"鼓腹之趣"(吃饱后的满足)。"风雨不变如鸡鸣"的比喻很妙,说这种生活态度就像晨鸡报晓一样恒常不变。最后两句特别有趣:诗人说不怕生活困顿,只怕还没尝到美食就听见别人摔碗的声音——这是用幽默方式表达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对比贪婪者的危险和清贫者的从容,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物质,而在于内心的知足与坚守。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精神独立和适度欲望,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