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四句写两位隐居西山的诗人(施与陈)苦修仙道却未能如愿。诗人用"龟息"(龟的长寿特性)和"鹤飞"(仙鹤象征仙道)这两个意象,说炼丹的炉灶还在,但修仙之人已不知去向,暗示求仙终是虚幻。
中间两句转向现实生活。诗人说朋友你喜欢在松间月下隐居吟诗,而我更看重平凡生活中的情谊(柑橙象征质朴的邻里之情),愿意与你为邻。这里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发出感叹:当年一起交游的朋友多已离世(鬼录指阴间的名册),怎能不让人怀念往昔时光呢?"南皮"是地名,这里代指过去的交游场所。诗人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的深切感受。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将修仙的虚妄与真挚的友情对比,最终落脚在对生命、对友情的珍视上。诗中既有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更有对人间真情的眷恋,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曾燠
(1759—1830)江西南城人,字庶蕃,号宾谷。乾隆四十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两淮盐运使、贵州巡抚。工诗文。有《赏雨茅屋集》,又辑《江西诗征》及《骈体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