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偶成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的山水亭台,展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卷。

前两句写亭馆临水而建,洁净无尘,耳边尽是山涧流泉的声响。这里用"净无尘"和"处处闻"两个细节,立刻让人感受到环境的清幽宁静。

中间四句用六个生动的画面展现这里的景致:花瓣上挂着半干半湿的露珠,山岭间飘荡着来去自如的云朵;洞口千棵松树苍翠欲滴,林梢一群白鹤悠然栖息。这些意象既有细腻的观察(如露珠的状态),又有宏阔的视野(如千棵松、一群鹤),动静结合,色彩明快。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样清幽的地方很少有人来,只有清风明月在此流连。这里的"风月"既是实指自然景物,也暗喻高洁的情怀。"平分"二字用得巧妙,仿佛风月也懂得欣赏这里的美,与人共享这份幽静。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用文字勾勒的一幅水墨画,通过对山水、云雾、花木、禽鸟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扰。

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在位期间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