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叠韵答玉臣(戊申稿,清光绪三十四年)

寥落元龙百尺楼,祗馀湖海气难收。
雄心河曲三呼渡,残梦天门八督州。
嵩室白衣归李泌,谷城黄石瘗留侯。
刘郎已悔神仙误,天上何曾可寄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带有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看透世事的清醒。

前两句用"百尺高楼空荡荡"比喻自己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只剩漂泊江湖的意气难以收敛。"三呼渡口""八督州"这些典故,暗示作者像古代英雄一样多次努力奋斗,但最终只留下破碎的梦想。

中间四句通过历史人物李泌、张良的故事,说明即使聪明如他们,最终也选择归隐或埋葬理想。这里透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追求这些就像迷信神仙一样虚妄。

最后两句最直白:连刘郎(可能指汉武帝)都后悔追求长生不老,天上哪能寄托人间烦恼呢?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用大白话说就是:别把希望寄托在虚妄的事物上,神仙救不了你的愁苦。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历史典故作镜子,照出现实困境。没有说教,而是让读者从古人故事中自己体会:雄心虽好,但过分执着可能徒增烦恼。这种借古喻今的手法,既含蓄又有力,容易引发普通人关于理想与现实如何平衡的思考。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