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有感

生年三十四,未尝离庭闱。
四年游虞山,间月辄一归。
我母生我晚,拊我如婴儿。
饮食必加询,冷暖为护持。
一从出门来,水陆疲奔驰。
水行畏风波,陆行苦崎岖。
夜半坐车辕,冷露湿衣裾。
驱蹇入水中,月黑流声嘶。
深浅不可辨,呼吸蹈危机。
日午行未息,面汗皆尘缁。
欲饮不得饮,忍饥不言饥。
傥体慈亲心,见此将何如。
日暮暂解装,挑镫作家书。
儿行皆坦途,儿安母勿虞。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34岁的人第一次离家远行的感受,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旅途的艰辛。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游子复杂的心情。

开头说自己34岁都没离开过家,在虞山游历四年也经常回家,说明这人是个恋家的"妈宝男"。母亲老来得子,把他当婴儿般呵护,连吃饭穿衣都要操心,可见母子感情极深。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了旅途的狼狈:水路怕风浪,陆路嫌颠簸。半夜坐在车头被露水打湿裤腿,赶着毛驴蹚黑水河,连水流声都显得凄厉。最惨的是看不清水深浅,每一步都像在玩命。大中午还在赶路,汗水混着尘土把脸都弄黑了,又渴又饿却只能硬撑。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感受到古人出远门有多不容易。

最后笔锋一转,写晚上住店时"骗"母亲:故意把艰苦的旅程说成一路顺风,让母亲别担心。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至今仍是无数离家子女的共同经验。明明自己吃苦,却要在信里装轻松,就怕家人惦记,这种矛盾心理特别打动人。

全诗妙在不说"我想家",但每个字都在想家;不直接写母爱,但每句话都能看到母亲的身影。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白抒情更有感染力,让人读完后还能久久回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