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炎方厌熏灼,不雨苦连旬。
春丛日以偃,勾甲多不伸。
南山殷其雷,灵雨降载晨。
咆哮一舒解,焦卷相鲜新。
川原粲茸茸,瓜菜交欣欣。
卧听屐齿音,鸡鸣嘐四邻。
流云下蓬楹,和气冲葛巾。
新田沃甘泽,禾麻无苦辛。
农功有次第,踊跃勿逡巡。
穿园剪蒲笋,亦采涧之蘋。
青芹四月香,芽茁竞乳珍。
王绩三升糟,方朔一囊陈。
虽非高阳传,意气即故人。
求我形骸外,枕汝不余嗔。
春丛日以偃,勾甲多不伸。
南山殷其雷,灵雨降载晨。
咆哮一舒解,焦卷相鲜新。
川原粲茸茸,瓜菜交欣欣。
卧听屐齿音,鸡鸣嘐四邻。
流云下蓬楹,和气冲葛巾。
新田沃甘泽,禾麻无苦辛。
农功有次第,踊跃勿逡巡。
穿园剪蒲笋,亦采涧之蘋。
青芹四月香,芽茁竞乳珍。
王绩三升糟,方朔一囊陈。
虽非高阳传,意气即故人。
求我形骸外,枕汝不余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场景,语言生动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先写干旱的烦恼:南方天气炎热,连续十几天不下雨,花草都被晒蔫了,庄稼也长不好。这里用"春丛日以偃"(花草一天天倒下)、"勾甲多不伸"(庄稼蜷缩着)这样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受到干旱的严重。
接着笔锋一转,写雷雨来临的壮观景象:南山传来隆隆雷声,清晨终于下起及时雨。"咆哮"形容雨势之大,"焦卷相鲜新"写干枯的植物重新舒展,对比强烈。雨后的大地焕然一新:田野绿油油的,瓜果蔬菜都精神抖擞。
诗人用很多生活细节表现喜悦:听见邻居们穿着木屐在雨中走动的声音,鸡鸣声此起彼伏。雨后空气清新,连头巾都沾着湿润的气息。新田喝饱了雨水,庄稼不再受苦。农民们干劲十足,忙着打理菜园、采摘水芹。
最后诗人自得其乐:喝着自家酿的米酒,吃着刚摘的野菜。虽然比不上古人的风雅,但这种简单的快乐让他很满足。结尾说"求我形骸外,枕汝不余嗔",意思是抛开世俗烦恼,枕着雨声入眠也不会生气,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豁达。
全诗就像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把普通人遇到及时雨的欢喜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没有用深奥的典故,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最朴实的快乐。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