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读书人半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执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
首先,诗人说自己有“书癖”,就是特别喜欢读书,以至于书房里的书堆得像座小山,气势甚至超过了古代著名的藏书家邺侯。这说明他对知识的追求非常强烈,读书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寒夜里的生活:点燃香料,烘烤砚台,用朱砂和黄色颜料来调剂生活。这些细节展现了他虽然生活简朴,却依然能在忙碌中找到乐趣,享受读书带来的宁静和满足。
然后,诗人用“牛腰易束,鹤背难装”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像牛一样背负着沉重的书籍,但内心却像鹤一样超然物外。这说明他虽然生活在世俗中,但精神上却追求一种高远和自由,不被世俗所束缚。
最后,诗人羡慕那些“千年老蠹”,就是书中的蛀虫,因为它们能钻穿书本,不需要食物也能生存。这其实是在表达他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像蛀虫一样,沉浸在书海中,不需要外界的物质也能感到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无比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读书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