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

平时易水头,不复起边愁。
壮士去来久,寒波空自流。
临塘移(宋荦本作遗)鹭羽,隔戍见毡裘。
半似江南美,军和胜宴(宋荦本作燕)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调任边疆后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和平与战地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开头两句"平时易水头,不复起边愁"说的是易水边原本平静,没有战事之忧。这里用"易水"这个典故(荆轲刺秦王的出发地),暗示边疆地带的历史厚重感,但此刻却是和平的。

中间四句是核心画面:"壮士去来久"指将士们长期驻守边疆;"寒波空自流"用冰冷的河水不停流淌,暗示时光流逝和将士的坚守。"临塘移鹭羽"写白鹭掠过池塘的优美景象,"隔戍见毡裘"则突然转到望见敌方营帐的紧张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半似江南美,军和胜宴游"最有意思。诗人说这里风景像半个江南那么美,但军营中的和睦气氛比游玩享乐更有意义。这既赞美了边疆风光,更突出了将士们团结守土的精神价值。

全诗妙在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自然融合:一边是江南般的柔美风景,一边是严峻的边防生活;既有对和平的欣慰,又暗含对将士的敬意。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让我们看到:最动人的不是单纯的山水之美,而是那些在美景中坚守职责的人们所创造的精神之美。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