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观音菩萨的形象,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她的慈悲与智慧。
首先,“抱膝坐盘陀”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坐姿,抱膝盘坐,显得庄重而宁静。这种姿态给人一种安定、平和的感觉,仿佛她在静静地聆听众生的苦难。
接着,“以耳观无碍”进一步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听觉。这里的“以耳观”并不是真的用耳朵看,而是比喻她的听觉极其敏锐,能够听到世间所有的声音,无论是微小的还是遥远的,都无所障碍。这体现了她洞察一切、无微不至的慈悲心。
然后,“一匊悲心海样深”用大海来比喻观音菩萨的慈悲心。大海广阔无垠,深不可测,而她的慈悲也是如此广大深邃,无边无际。这里的“一匊”表示她的慈悲心是如此厚重,像捧起的一把海水,虽然只是一小部分,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最后,“何时空却众日(原校:疑生)界”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愿望。她希望有一天,所有的众生都能脱离苦难,得到解脱。这里的“空却”意味着消除,她希望众生的痛苦和烦恼都能被消除,世界变得清净和平。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传递了她对众生的深切关怀和美好愿望。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力量,仿佛在观音菩萨的庇护下,一切苦难都能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