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元日携儿辈登鸡鸣寺奇寒中人归得纕蘅诗次均却寄

流转将成南北人,豁蒙楼上看初春。
岂期鱼鸟能相识,坐对江山已不贫。
恻恻一寒行必复,峨峨万象若为宾。
诗筒扬子津头读,俱向风波感幸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初春时节带着孩子们登上鸡鸣寺(南京著名景点)的所见所感,全诗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心境。

首联"流转将成南北人"说自己像候鸟一样南北漂泊,暗含人生无常的感慨;"豁蒙楼上看初春"则笔锋一转,写登上高楼欣赏初春景色的开阔感。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作者随遇而安的心态。

颔联最有趣:没想到这里的鱼鸟都像老相识(拟人手法),静静欣赏着壮丽江山,内心就感到富足。这里"不贫"是双关,既指景色富丽,也指精神充实。

颈联"恻恻一寒"写春寒料峭,但相信寒冷终会过去;"峨峨万象"写眼前壮丽景象,却说自己像个客人。这两句透露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谦逊态度。

尾联提到在扬子江边读朋友(纕蘅)的诗,两人都在风波乱世中庆幸能平安生活。这里的"幸民"二字特别打动人,表达了乱世中普通人对平安生活的珍视。

全诗妙在把人生漂泊、自然美景、朋友情谊这些元素完美融合,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尤其是"坐对江山已不贫"这句,教会我们: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否静心欣赏眼前的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