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仲春上丁文庙分献纪事四首 其四
题名释褐几何时,衰至人嫌拜起迟⑴。
位定瞽宗宁敢让(致斋所序坐分献官在太常卿之上),事关笾豆岂无司。
明朝尚举分膰礼,他日谁陈齿胄仪。
白首词臣稽掌故,盛朝文物古为师。
位定瞽宗宁敢让(致斋所序坐分献官在太常卿之上),事关笾豆岂无司。
明朝尚举分膰礼,他日谁陈齿胄仪。
白首词臣稽掌故,盛朝文物古为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年老官员参加文庙祭祀活动后的感慨,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老人对礼仪传承的敬畏和对自己年迈的无奈。
前两句自嘲年纪大了:刚当官时穿着新官服的样子仿佛还在昨天,如今老了连弯腰行礼都慢吞吞的,怕是要遭人嫌弃。这里用"释褐"(脱去平民衣服换官服)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时光飞逝的对比。
中间四句写祭祀现场的庄重:虽然自己年长被安排在重要位置(瞽宗指乐官之位),但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丝毫不敢马虎。想到明天还要主持分祭肉的仪式,以后教导皇族子弟礼仪的责任又该交给谁呢?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古代祭祀活动的严谨,也透露出老人对礼仪传承的担忧。
最后两句是全文精华:白发苍苍的老臣翻查着礼仪典籍,发现当今盛世的文化礼制,原来都是以古人为师的。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暗含"礼仪传承不能断代"的深意。
全诗通过一个老官员的视角,把古代文庙祭祀的场景、程序写得真实可感,更可贵的是在描写仪式之外,流露出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老人迟暮之年仍恪守礼仪的形象,与"盛朝文物古为师"的结句相互映照,传递出中华礼仪文明代代相承的厚重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