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旅途环境:满山的山鹕鸟在啼叫,每个村庄都被带刺的竹林围绕。秋天的炎热云气仍在升腾,午间的露水很快就被晒干。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后四句转入抒情:品德高尚的人难以谋生("高士难求食"),而贤惠的妻子却能安于清贫("佳人易乐饥")。最后两句是重点:真想回到那座漂浮在海上的仙山("浮峤"指传说中海上仙山),和你一起采摘野蔬,过清贫但自在的生活。
全诗通过对比旅途的艰辛与隐居的闲适,表达了诗人厌倦漂泊、渴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最后"共芝薇"的想象尤其动人,把平凡的山野生活写得充满诗意,展现了夫妻相守的温馨。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