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五老图

归休谢事乐时闲,衣钵承传宰辅冠。
感德旧曾亲善政,沾恩新赐立危桓。
堂堂严貌依袭衮,粲粲文星荷月寒。
直笔当时修国史,英豪迈古后来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群退休高官(睢阳五老)的晚年生活,展现了他们功成身退后的悠然自得和受人敬仰的风采。

前两句说这些老人退休后过着闲适生活,他们曾经是宰相级别的高官,把自己的为官之道传授给后辈。"衣钵承传"用和尚传袈裟钵盂作比喻,说他们像高僧传法一样培养接班人。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表现他们的社会地位:老百姓感激他们过去的德政,皇帝也赐给他们高规格的礼遇。他们穿着华贵的官服(袭衮),气度威严如文曲星般耀眼。这里"荷月寒"的比喻很巧妙,既说他们像星星一样明亮,又暗示他们清高正直的品格。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他们当年秉笔直书编写国史的刚正品格,会成为后世楷模。用"英豪迈古"这个词,既说他们超越古人,又暗示后人会仰望他们。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写出了"功成身退"的理想状态:这些老人既有辉煌的过去,又有充实的现在(培养后辈),更留下了不朽的名声。诗中"堂堂""粲粲"等叠词的使用,让这些长者的形象既庄重又鲜活,就像看到一群银发老者穿着官服在月光下谈笑风生的画面。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