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往嘉兴离桂隐过渡

侧望山来起复平,横冲波去碧还明。
谁言身在笋舆上,自是乘空里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宁静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

首句“侧望山来起复平”,描写了诗人侧头看山,发现山势从高耸到平缓,变化多端。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尽管有些起伏,但整体趋势是平缓的。

次句“横冲波去碧还明”,写的是波浪在水中横冲直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水面恢复了清澈和明亮。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意味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最终一切都会趋向平静和明朗。人生中的波折和困难,虽然一时让人困扰,但时间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光明。

“谁言身在笋舆上”,笋舆是指竹制的简易小车,这里指诗人乘坐的小船或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个反问,似乎在说:人们或许会认为我此时身在舟车之中,但其实,我是在一种超然的状态中体验这一切。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超然的态度。

最后一句“自是乘空里行”,“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空间、空灵或空明的心境。诗人说,他实际上是在一种空灵的状态中行走,这是一种心境上的超脱,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人生有起有落,但终将回归平静与明亮,而真正的超然来源于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