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谢道人白须 其四

箧里无钱买地黄,花前雪色照人光。
晓窗扣齿焚香罢,一盏山中芦菔汤。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位清贫道士的日常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和道家趣味。

前两句写道士没钱买地黄(一种药材),只能任由白胡子像雪一样发亮。这里用"花前雪色"形容白胡子,既形象又有趣,暗示道士虽然清贫但活得自在。

后两句是生活场景的特写:早晨起床后先叩齿养生,焚香打坐,最后喝一碗山里的萝卜汤。这些细节展现了道士简单却规律的生活习惯。"芦菔汤"(萝卜汤)与开头的"无钱买地黄"呼应,说明他安于清贫,用最普通的食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全诗妙在把清苦的修行生活写得充满诗意:白胡子不是衰老的象征,而是"照人光";萝卜汤不是寒酸,是山野生活的真味。诗人用幽默化解了贫穷的沉重,让人看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